近日,Opera正式发布其AI浏览器Opera Neon的预览版,标志着浏览器行业向智能化迈出重要一步。这款被定义为“代理浏览器”的产品采用订阅制商业模式,旨在通过深度整合AI技术重塑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方式。
Opera Neon的核心突破在于其搭载的AI引擎具备主动服务能力。与传统浏览器的被动响应不同,Neon能直接读取网页底层结构(DOM树),理解页面信息分布后自动执行复杂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机票预订、表单填写或电商购物等任务,其内置的“Browser Operator”AI代理还能在离线状态下处理多项操作。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浏览器可基于用户意图自主生成报告、代码片段甚至交互式Web应用,将浏览器的功能边界拓展至内容创作领域。
这一创新引发行业对浏览器定位的重新思考。正如业内人士指出,AI浏览器正从“界面加法”转向“架构重构”,Opera Neon与同期发布的Perplexity Comet、The Browser Company的Dia等产品共同推动着行业变革。其中Dia团队提出的“AI应作为全新环境而非功能按钮存在”的理念,与Opera“代理执行”路径形成技术路线上的呼应。
不过,订阅制商业模式也引发争议。参考同类产品Comet仅向200美元/月的Max订阅用户开放的先例,市场担忧Opera Neon可能采取类似的高门槛策略。此前已有用户对AI浏览器的分级访问制度表示不满,认为这违背技术普惠原则。Opera目前尚未公布具体定价细节,但明确表示将持续优化AI代理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未来或通过任务复杂度实现服务分层。
分析人士认为,Opera Neon的推出标志着AI代理技术从辅助工具向主动服务的范式转变。随着浏览器逐渐演变为“基于网页的AI操作系统”,用户与网络的交互方式或将迎来根本性重构。不过,如何平衡技术革新与商业可持续性,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