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HYPIR图像复原大模型,该技术实现了1.7秒内完成单张图像的8K级别超高清修复,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由数字所董超研究员团队主导开发的HYPIR模型,采用创新的单步对抗生成训练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迭代式扩散模型的计算范式。实验数据显示,在单张显卡环境下,该模型仅需1.7秒即可完成1024×1024分辨率图像的高质量修复,处理速度较现有技术提升数十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其生成的图像分辨率可达8K级别,能够精准还原老照片中的纹理细节,使历史影像重现清晰质感。
在技术实现层面,HYPIR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先进算法融合,有效解决了传统图像修复技术中文字模糊变形、细节丢失等痛点问题。无论是简单标识还是复杂排版文档,该模型均能保持文字的高保真特性,确保修复后的文本清晰可辨。研究团队展示的修复案例显示,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历史照片经处理后,人物面部特征和背景细节均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团队前期SUPIR模型的升级版本,HYPIR在生成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该技术舍弃了计算复杂度高的扩散模型架构,转而采用更高效的对抗生成训练方式,配合更新的文生图基模型,使算法效果得到全方位提升。目前,该模型已历经三次迭代升级,在影视修复、医疗影像处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业内专家指出,这项技术突破不仅为海量历史影像的数字化修复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更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交叉领域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随着HYPIR模型的推广应用,我国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和高精度图像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巩固。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