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正式发布

AI产品动态11小时前发布 AI视野

8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我国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该模型由该校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研发,已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标志着我国法律人工智能技术从学术探索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作为第五届“小包公杯”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的同期活动,此次发布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实务部门与学术机构的广泛关注。该模型采用“通用大模型+专业垂直大模型”双引擎架构,深度整合2亿余份裁判文书和420万余部法律法规,结合法律知识图谱与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能够精准排除非专业概念干扰,为行政复议、检察监督等全法律场景提供可溯源、可验证的智能服务。

王燕玲教授在人工智能+法学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指出,该模型具备动态学习机制,可根据司法实践反馈持续优化输出结果。目前已在广东、安徽等地司法系统中实现应用落地,例如在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人物关系图谱识别传统办案易遗漏的涉案人员,在刑事审查环节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与文书,显著提升司法效率。

据悉,“小包公杯”赛事平台五年来已吸引全国380余所高校4130余名师生参与,其产学研成果为法律大模型研发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团队透露,已完成港澳法律大模型研发,未来将拓展跨法域规则体系覆盖,推动法律AI服务向“精准好用”阶段迈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