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于6月27日正式发布首款全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标志着深圳成为首个实现高校独立完成人形机器人全链条研发的城市。该成果于6月28日通过校方公众号及多家权威媒体对外披露,引发科技界广泛关注。
作为深圳高校在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南科盘古”从机械设计到智能交互系统均实现自主可控。其核心技术亮点包括:搭载24个自由度的仿生机械臂系统,可模拟人类手臂完成抓握药瓶等精细操作,抓取精度达到工业级标准;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框架,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模式传感器融合,能理解包含空间关系的复杂指令;运动控制算法实现0.3秒级动态避障响应,在突发障碍场景中快速重构步态轨迹。
在功能实现方面,该机器人展现出类人化交互能力。实验室演示显示,其双臂协同系统可稳定操作玻璃器皿等易碎物品,视觉智能模块支持物体识别分割与智能构图拍照,社交交互模块能完成礼仪问候等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灵巧手系统通过力度自适应调节技术,实现了医疗场景下手术器械模拟操作的突破。
这一研发成果与深圳科技创新政策形成联动。南方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赋能”链条上持续发力,已与华为云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深度合作。校方表示,“南科盘古”的诞生既是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也是高校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典型案例。
产业观察人士指出,该机器人的多模态智能交互系统有望在服务机器人、医疗辅助等领域形成应用场景。其技术路径打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局限,为国产人形机器人进入动态非结构化环境提供了新范式。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二十余项发明专利,部分模块正与产业链企业推进商业化落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