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正式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深度应用,重点支持个性化医疗耗材的设计定制及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三方面突破:首先,在药物研发环节,将开发多任务协同的AI模型,覆盖分子生成、药效预测、临床试验服务等全流程,提升研发效率。以骨科和口腔领域为试点,通过三维建模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实现植入耗材的个性化设计,患者可通过医疗影像数据生成专属植入方案,匹配精度预计提升40%以上。
其次,在智能诊疗设备方面,重点推进手术机器人的自主决策系统开发,结合实时影像导航技术,使复杂骨科手术的操作误差控制在0.1毫米级。同时建立智能化实验室标准体系,首批将认证20家CRO机构开展AI辅助的临床前研究。
最后,推动医药生产企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计划三年内建成10家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通过垂类大模型实现从原料溯源到质量管控的全程自动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同步配套数据流通机制,将建立医疗数据标注协作平台,年内完成50TB规模的器官级数据集建设,为AI训练提供基础支撑。
据官方披露,到2027年北京将实现30项核心技术的临床转化,并推动20个创新药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已有包括骨科手术导航系统、牙科种植体智能设计软件等6个项目进入落地测试阶段。这一举措标志着北京在构建”AI+医疗”创新生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或将重塑个性化医疗服务的产业格局。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