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人工智能领域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中,OpenAI与Meta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近期Meta通过高薪挖角OpenAI多名核心研究员引发行业震动,而OpenAI则凭借独特的“研究员驻留计划”构建差异化人才梯队,形成鲜明对比。
Meta的激进人才策略已持续数周。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近期以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为诱饵,成功从OpenAI挖走至少8名核心研究人员,其中包括4名毕业于清华、北大等中国顶尖院校的华人科学家。这些人才涉及多模态模型、计算机视觉等关键领域,如参与GPT-4o开发的任泓宇、领导感知团队的于佳慧等。Meta此举与其宣布的650亿美元AI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相呼应,旨在加速其屡次延期的Llama系列模型研发。
面对人才流失,OpenAI强调核心团队仍保持稳定。CEO山姆·奥尔特曼公开批评Meta的高薪策略可能破坏创新文化,同时持续推进其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为期六个月的“研究员驻留计划”。该计划瞄准物理学、神经科学等相邻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21万美元年薪及完整员工福利,重点考察数学与编程能力而非传统AI背景。据计划经理杰基·赫希尔透露,近100%的合格驻留者最终接受全职offer,每年约30人通过该渠道加入。
行业分析指出,两种策略折射出不同的发展逻辑:Meta通过资本优势实施“锁定式招聘”,反映其在技术追赶期的焦虑;OpenAI则注重培养认同AGI使命的人才生态。麦肯锡数据显示,全球AI人才缺口已达300万,具备AGI研发能力的专家不足5000人,这种稀缺性正加剧巨头间的竞争态势。值得注意的是,OpenAI的驻留计划成本仅为顶级人才市场价的十分之一左右,在控制人力开支的同时,为长期创新储备了跨学科人才。
当前人才流动趋势也揭示技术路线的分野。被Meta挖角的研究员多集中在多媒体与开源技术领域,暗示其可能加快开源多模态模型的布局;而OpenAI持续吸引的跨领域人才,或强化其在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这场人才战略的博弈,或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AI产业格局的塑造。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