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BioEmu蛋白质动态模拟模型:AI技术革新药物研发进程

微软近日发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BioEmu蛋白质动态模拟模型,该技术将传统需要数年完成的蛋白质动态分析缩短至数小时,这一进展预计将彻底改变药物研发生物医学研究的进程。相关研究成果已同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和《科学》。

BioEmu模型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创新的生成式深度学习架构。该模型通过整合AlphaFold数据库中的静态结构数据、超过200毫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数据以及50万条蛋白质稳定性实验数据,构建了一个能在单张GPU上每小时生成上千个独立蛋白质结构的系统。研究显示,BioEmu对自由能预测的误差控制在1 kcal/mol以内,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达到毫秒级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平。

与传统技术相比,BioEmu解决了三大关键难题:一是突破了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耗时高、成本大的限制;二是弥补了AlphaFold等模型在动态构象模拟方面的不足;三是通过粗粒化方法和扩散条件生成技术,实现了对蛋白质隐性口袋、局部解折叠等关键动态特征的高效捕捉。微软研究院AI for Science团队负责人Frank Noé表示,该模型已达到”实验级精度”。

目前,微软已在GitHub和HuggingFace平台开源全部模型参数和代码,并部署于Azure AI Foundry和ColabFold等云平台。生物医药领域专家普遍认为,这项技术将显著加速靶向药物设计进程,特别是在癌症治疗和个性化医疗领域。据《科学》杂志披露,已有研究团队利用BioEmu成功预测了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变构位点。

这项突破也引发了科学界对AI驱动研究新范式的讨论。正如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技术发布会上强调的,BioEmu代表着”计算生物学从结构预测时代迈向功能模拟时代的关键转折”。随着模型的持续优化,其应用范围有望扩展至蛋白质复合物相互作用等更复杂的研究领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