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眼镜市场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AI眼镜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规模预计达570万台,同比增长110%,其中中国企业在光学模组、芯片等核心环节已占据关键地位。

技术突破驱动成本下探,消费级市场加速渗透
随着端侧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及光波导技术良率突破,AI眼镜硬件成本显著降低。国产供应链如舜宇光学为Meta、小米等头部品牌提供核心光学组件,支撑量产计划落地;恒玄科技推出的6nm工艺BES2800芯片实现1.5TOPS算力,功耗较国际竞品降低40%,推动终端产品价格下探至399-799美元区间。据行业白皮书显示,AI眼镜正从L2智能辅助级向L3智能助理级演进,功能涵盖实时翻译、视觉识别、快捷拍摄等多元场景。

上市公司多维度布局产业链
国内厂商在商业化路径上形成差异化竞争:亮亮视野以799美元高端产品切入专业市场,小米通过“标准版+电致变色”组合覆盖大众用户,而欧菲光等企业则在光学显示模组领域构建技术壁垒。产业链上游芯片、光学模组成本占比超70%,促使头部企业加速垂直整合。群智咨询指出,2025年二季度起,AI眼镜市场已从技术验证期转入商业化分层阶段,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360万台。

政策与资本双轮助推行业发展
国家通过标准化建设与消费补贴政策支持产业创新,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行业报告显示,Z世代成为核心消费群体,医疗、工业等B端场景需求同步增长。尽管仍面临算力、续航与重量的“不可能三角”挑战,但5nm芯片、意图识别模型等技术的迭代正逐步优化用户体验。分析师预测,随着AI与AR技术融合深化,2026年中国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复刻TWS耳机的增长轨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