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我国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反映出技术应用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报告指出,国产生成式AI产品正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以DeepSeek为例,该产品上线不足20天即实现全球日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登顶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创下全球生成式AI用户增速纪录。技术渗透方面,截至6月的数据表明,80.9%的用户将生成式AI主要用于问答场景,显示出该技术在知识服务领域的突出价值。
产业规模层面,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备案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核心技术指标上实现突破,更深度融入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等垂直领域,形成覆盖多行业的智能应用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国产模型通过API接口赋能第三方应用的模式已形成规模,截至3月底另有159款相关应用在地方网信部门完成登记备案。
分析认为,备案制度的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而技术场景化能力的快速提升则推动我国在全球AI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技术持续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生成式AI正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质生产力。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