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人工智能投融资委员会于2025年7月召开首次组会,会议聚焦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两大技术方向,明确其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核心赛道。与会专家指出,当前资本正加速向技术高地集聚,投融资策略呈现理性化趋势,行业生态逐步完善。
技术驱动投资理性化
据会议披露,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增长,但机构更关注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成熟度。上海国投先导投资管理三部执行董事郭敏杰分析称,新一代AI技术架构已从概念验证转向价值创造,大模型凭借多模态处理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总额预估超200亿元,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头部企业如灵初智能、鹿明机器人等通过“大脑+本体”双轨策略获得资本青睐。
具身智能的产业化突破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纪海泉提出,具身智能的“大脑-小脑-本体”技术框架正推动人机交互变革。该技术不仅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还在AR/VR、智慧医疗等领域加速渗透。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中,87%涉及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结合,其中63%资金流向算法创新领域。国金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大模型开源趋势加速,具身智能终端设备成本下降,行业进入快速迭代期。
政策与生态协同
中国信通院专家吴盈盈强调,政策层面通过“促发展”与“保安全”双轨并行,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委员会下一步将整合产业资源,建立梯度评估体系,优化投融资决策参考。目前,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已加大布局,传统制造业企业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等亦通过产业链合作切入赛道。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君联资本、中移资本、蓝驰创投等30余家机构的代表,标志着人工智能投融资进入技术深度与市场广度并重的新阶段。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