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交与蚂蚁数科合作AI大模型突破,公共交通迈入智能体时代

AI新闻资讯11小时前发布 AI视野

南京公交集团与蚂蚁数科合作的“小蓝鲸”线网大模型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国内公共交通调度正式迈入AI智能体时代。这一创新项目通过融合多源数据与垂直场景算法,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决策升级,显著提升了城市出行效率。

多维度数据融合,精准诊断线网健康度
“小蓝鲸”系统创新整合LBS定位、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数据与公交自有数据,构建南京全域OD(交通起止点)数据集。该系统可对直径10公里以上的区域进行面状分析,从重复系数、客流密度等五个维度生成线路评分,精准识别低效线路。例如,模型通过解析200米网格内地铁站、社区枢纽的客流规律,发现并优化了多处“毛细血管堵塞点”,上半年已动态调整59条线路。

AI智能体赋能,微循环线路成效显著
在垂直应用层面,系统采用“公交大模型+垂类小模型”架构,针对接驳、微循环等场景开发专用算法。目前基于AI建议开通的30余条微循环线路中,地铁7号线接驳专线210路成为典型案例:该线路单日最高客流达2168人次,老年乘客占比近50%,同时串联下关码头等旅游节点,周末客流稳定性超出预期。此外,系统通过仿真算法预测线路调整后的客流变化,使新增的84个招呼站选址科学性与运营效率同步提升。

二期升级:自然语言交互与可视化决策
即将启动的二期工程将深化蚂蚁数科AI智能体技术,重点突破多模态识别与语义理解能力。未来调度人员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盲区检测、客流预测等任务,系统将自动生成包含线路规划方案、经济评估报告的可视化决策包。技术团队透露,新版本在应对极端天气等突发场景时,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60%以上。

此次合作中,蚂蚁数科将其在金融领域验证的Agent工具调度技术迁移至交通领域,实现了水平通用技术向垂直专用场景的战略转型。数据显示,南京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已累计降低劳动力成本40%,车辆综合运营效率提高15%,相关成果预计将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交通分论坛进行专项发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