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进入协同共建新阶段。该联盟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组建,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首批成员包括55家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及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覆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邮政及综合交通全领域,形成贯穿技术研发至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成立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交通运输领域具备场景多元、数据丰富、市场广阔的特点,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关键先行领域。联盟将通过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构建”算力共用、数据共享、模型共训”的协作机制,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核心力量。其技术框架采用”1+N+X”模式,即基于统一技术底座开发多类垂域大模型,支撑智能体开发、智慧枢纽管理等典型场景应用。
联盟近期将聚焦五大任务:融通行业资源、聚合产业力量、推进标准建设、创新融合应用及技术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备实用价值的智能体产品,并在交通特色场景中打造标杆示范。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多智能体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共识。
此前,联盟筹备工作已于7月25日启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联合多家央企及科研机构召开发起会议,明确联盟作为”四平台一枢纽”(技术协同、数据流通、应用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及产业转化枢纽)的定位。此次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迈出系统性布局的关键一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