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至18日,智元机器人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完成了一场里程碑式的技术验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远征A2在35℃以上高温及地表超60℃的极端环境下,成功实现全球首次完全自主的24小时户外连续行走挑战。这场名为“夏日CityWalk”的直播活动全程无人工干预,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式迈入实用化阶段。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的跨越
远征A2在24小时内穿越柏油路、砖石地等多种路面,自主规避锥桶、减速带等障碍物,并在动态环境中与行驶车辆、围观市民自然互动。其核心能力体现在三方面:
1. 环境适应性:日间高温与夜间弱光条件下,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系统保持步态稳定,未出现热衰竭或路径规划失效;
2. 硬件可靠性:采用国产化率达95%的关节模块,配合270TOPS算力控制器,平衡了运算效率与能耗;
3. 快速补能技术:创新的热插拔换电系统使电池更换时间压缩至20秒内,全程累计换电10次,单次续航达2.5小时。
商业化进程加速
挑战次日,智元机器人同步启动远征A2、灵犀等全系产品的线上销售,定价区间下探至80万元级。据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透露,该机型已累计测试行走超3000小时,下一步将推进720小时连续作业测试。值得关注的是,其应用场景已从早期的展厅讲解延伸至工业领域——在配套直播的富临精工工厂演示中,同平台轮式机器人A2-W实现三小时800次物料搬运零失误。
行业共识:实用化元年开启
上海交通大学专家指出,此次挑战验证了“全自主”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但商业化落地仍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细分场景需求挖掘,如目前酒店接待、4S店服务等场景的作业效率已达人类70%;二是产业链协同,智元通过扶持关节电机等核心部件供应商,推动整机成本年降幅超20%。
这场高温下的耐力测试,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更揭示了人形机器人从“技术秀”转向“生产力工具”的关键路径——通过极端环境压力测试反哺产品迭代,正在重塑行业对实用化时间表的预期。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