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专项赛事在合肥瑶海区圆满落幕。这场由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主办、国先中心(合肥)指导的赛事,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200多支队伍参赛,320余台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与家庭服务场景中展开技术角逐。
赛事设置五大创新赛项,覆盖Kuavo、Roban、Aelos三类双足机器人,并融入具身智能、开源鸿蒙等前沿技术。在模拟工厂碎石路动态避障、家庭场景NFC识别配送等20余项任务中,参赛团队通过实战检验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清华大学队员李炯烨表示:“真实场景操作暴露了仿真与落地的差距,这促使我们更注重技术实用性。”
为打通产学研壁垒,组委会赛前搭建智能机器人训练平台,组织参赛团队走访零次方等企业,了解产业需求。比赛同期举办的产学研对接会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推动高校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合肥凭借17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形成的“大脑—小脑—核心部件—整机”生态链,为赛事成果转化提供支撑。国先中心(合肥)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孙丹丹强调,将重点跟进优胜团队的技术孵化,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作为全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该赛事不仅展示了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突破,更通过“以赛促产”模式,为合肥打造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