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分阶段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战略目标。根据最新政策文件,到2027年我国将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的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将超过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实现快速增长。
该政策文件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审议通过,并于8月26日正式发布。文件确立了”以应用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人工智能发展不确定性”的总体思路,提出通过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重点领域的突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指出,这一政策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重点从底层技术研发转向终端应用落地,将推动技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政策强调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放应用场景支持技术落地。同时将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特别提出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建立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以应对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等潜在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独特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丰富数据资源和完备产业体系为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产品服务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智能经济将成为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社会和智能经济发展新阶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政策出台正值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关键时期,大模型、生成式AI等技术在各领域快速渗透。与十年前的”互联网+“类似,”人工智能+“行动的启动将深刻重塑生产生活范式,推动生产力实现革命性跃迁。政策实施将重点培育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和新产业生态,使全体人民共享技术发展成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