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显著推动了A股市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业绩增长。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或业绩预告显示,受益于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的盈利表现尤为亮眼。
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157家AI及AI+概念上市公司中,111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70%。其中,1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15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算力、光模块、PCB(印刷电路板)等细分领域的公司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中际旭创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95%,净利润增长69.40%;寒武纪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43倍,并实现扭亏为盈。
AI技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加速了AI与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融合,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据《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预测,随着AI大模型商用进程加快,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达到2886亿元。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报告也指出,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达1037.3EFLOPS,2028年进一步增至2781.9EFLOPS。
业内人士分析,AI需求的持续增长将带动算力产业链各环节的放量机会,包括AIDC运营商、AI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高速铜缆及温控设备等。甬兴证券研报认为,国产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算力建设,相关企业有望迎来长期增长机遇。
市场表现方面,受业绩利好驱动,部分AI产业链龙头公司股价近期屡创新高。例如,寒武纪和中际旭创在半年报发布后股价大幅上涨,带动人工智能相关指数走强。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AI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