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电影公司合作的首部AI动画长片《Critterz》近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部由OpenAI联合NativeForeign、VertigoFilms等制片方共同打造的作品,计划于2026年全球公映,并将在2025年戛纳电影节进行首映展示。影片讲述一群森林小动物因村庄被陌生人扰乱而展开冒险的故事,其核心创意源于OpenAI创意专家Chad Nelson三年前通过DALL-E工具绘制的角色草图。
与传统动画电影相比,《Critterz》的制作模式具有显著突破。项目采用OpenAI最新GPT-5模型及图像生成技术,将九个月制作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4,预算控制在3000万美元以内,远低于好莱坞动画电影通常的过亿美元成本。制作过程中,AI主要承担分镜转化、场景生成及表情优化等任务,而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和配音仍由人类团队完成,包括曾参与《帕丁顿熊3》的编剧团队和即将公布的职业配音演员。
行业分析指出,这种”人机协作”模式可能成为解决AI内容版权问题的关键路径。尽管AI生成内容本身难以获得版权保护,但影片中人类创作元素的占比使其符合现行知识产权法规。OpenAI表示,该项目旨在验证生成式AI支撑院线级作品的可行性,若成功将显著降低创作门槛,推动好莱坞加速技术转型。
目前全球影视行业对AI应用仍存争议,包括技术成熟度、艺术表现力及就业冲击等担忧。《Critterz》的市场表现将成为重要风向标,其技术路线或重新定义电影制作中人类创意与算法效率的平衡关系。据业内统计,2024年已有超60%的影视公司尝试AI技术整合,随着大模型持续迭代,该领域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