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人才争夺战近日再掀高潮,科技巨头间的资源与人才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2025年7月11日,谷歌DeepMind以24亿美元代价完成对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团队的”人才收购”,首席执行官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及部分研发人员将加入谷歌Gemini项目组。这一动作直接截胡了OpenAI原定30亿美元的收购计划,后者因与投资方微软的技术共享条款冲突导致谈判破裂。
据多方信源披露,Windsurf拒绝微软接触其知识产权的立场成为交易关键阻碍。微软作为OpenAI主要投资者,依据现有协议有权使用后者技术资产,而OpenAI未能协调双方矛盾,致使60天独家谈判期失效。谷歌趁机以非独家技术授权形式完成人才吸纳,这种”准收购”模式规避了反垄断审查,与去年微软处理Inflection AI的策略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Meta同步展开人才收割。OpenAI研究员Allan Jabri与华人科学家Lu Liu相继转投Meta,后者作为GPT-4o图像生成团队成员,其元学习与少样本学习研究背景强化了Meta在多模态领域布局。Lu Liu的离职尤其引发关注,这位90后科学家拥有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微软、谷歌等企业任职,其社交媒体活跃度反映出OpenAI内部人才流失的隐性危机。
行业分析指出,此类争夺战呈现三大特征:顶尖人才溢价显著,谷歌为Windsurf团队支付人均数千万美元成本;技术壁垒催生”非股权式”并购潮,2025年硅谷已有17起类似交易;巨头博弈挤压初创公司生存空间,Windsurf在失去核心团队后被迫任命临时管理层维持运营。
微软与OpenAI的协议框架限制正逐渐显现战略副作用。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就商业实体重组谈判中,知识产权条款已成为主要矛盾点。这种掣肘可能持续影响OpenAI未来并购灵活性,而谷歌、Meta等对手正利用其制度约束加速挖角。当前硅谷AI工程师年薪中位数已达154万美元,但市场分化加剧,99%的资源向头部1%人才集中,预示着行业洗牌将持续升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