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近日宣布将于2025年10月22日举办全球首个以人工智能(AI)为第一作者的学术会议——Agents4Science 2025(科学AI智能体开放会议)。这一开创性举措标志着AI在学术研究中的角色从工具性辅助转向正式合作者,引发学术界对科研范式变革的深度讨论。
会议的核心规则颠覆传统:投稿论文必须由AI系统主导完成假设生成、实验设计及论文撰写全过程,人类研究者仅作为顾问参与。审稿流程同样创新,首轮评审由AI完成,人类专家负责终审。所有投稿材料、审稿意见及修改记录将完全公开,以透明化方式研究AI在科研中的实际能力与局限。会议官网明确要求,投稿者需详细披露AI的具体贡献,避免当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AI参与度隐匿现象。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mes Zou指出,现有学术规范长期抑制AI贡献的公开承认,而该会议旨在构建实验性平台,系统评估AI驱动科学发现的可行性。会议设立三大目标:一是通过实证分析AI的科研产出质量,界定其创新潜力与系统性缺陷;二是建立AI参与科研的署名、验证及伦理规范;三是推动研究过程的全流程透明化,包括公开AI审稿的提示词模板和决策逻辑。
顾问委员会阵容涵盖跨学科权威学者,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uido Imbens、《自然·生物技术》主编Barbara Cheifet,以及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顶尖科学家。这种配置既确保学术严谨性,也反映会议对AI影响科学方法论的前瞻性思考。
学术界对该倡议反响两极。支持者认为这是正视AI科研贡献的必要突破,反对者则担忧可能导致低质量内容泛滥。值得注意的是,会议采用全虚拟形式,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5日,所有议程及成果将通过官网实时更新。这一实验或将重塑未来学术协作模式,为AI时代的研究伦理与规范提供重要范本。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