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近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速人工智能与消费领域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机器人+”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根据最新发布的《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该市将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支持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发展,并对培育特色网货产业带的区县给予最高40万元资金支持。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庆明确将“人工智能+消费”列为新型消费培育重点,计划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政策鼓励升级“直播+”消费赋能行动,开展“渝系列”直播电商基地认定工作,获评基地将获得最高40万元奖励。同时,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应用场景,每年举办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已有17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和7个应用场景需求入选市级评选。典型案例包括重庆百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融合AI技术的仪器仪表检测与应用知识助手”,以及重庆誉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榨菜产业大脑平台”,后者利用AI技术解决农户种植、销售等难题。重庆梧桐车联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座舱交互系统也入选典型案例,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消费级机器人方面,重庆企业正加速布局家庭陪伴、养老护理等场景。例如,四足机器狗“哮天”具备情感交互能力,计划进入家庭市场;马上消费研发的养老机器人“裴裴”已在福利院服务150余名老人。此外,便携式摄影机器人、智能露营车等功能型设备也在加速商业化。
为支撑产业发展,重庆通过“渝创星火”科技成果转化大赛推动技术产业化,鲁班机器人的“六维力传感器”项目已在富士康产线实现99.8%良品率。根据《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该市将持续攻关关键技术,重点开发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中高端产品,目标到2027年实现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