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近日宣布其AI驱动的设计工具Figma Make已向所有用户开放试用,这一举措标志着设计工具向智能化协作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工具基于Claude 3.7模型开发,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或现有设计稿直接生成可交互的Web应用原型,显著降低了设计与开发之间的技术壁垒。
目前,所有Figma用户均可体验该功能,但不同订阅计划存在权限差异。免费版及基础订阅用户仅能在个人草稿中试用生成功能,而完整版”Full Seat”用户可将设计发布为实际应用。这一分层策略在扩大用户覆盖面的同时,也推动了付费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具已实现与Supabase数据库的直接对接,支持生成包含前后端交互功能的应用原型,使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能在数小时内完成从构思到可运行原型的全流程。
技术层面,Figma Make提供四种生成方式:基于原型图、设计组件、设计图及纯文本指令的代码生成。其生成的代码支持React和Vue框架,并允许团队协作编辑和开发规范制定,显著提升了代码复用率。据用户实测,利用该工具可在20分钟内完成游戏化应用的基础开发,其效率已接近同类AI构建工具Lovable的表现。
市场分析显示,这是Figma继5月推出四款新工具后,在无代码开发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布局。公司CEO Dylan Field强调,随着AI降低开发门槛,设计师的角色将向”通才”演变,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设计师出身的团队领导者。不过,由于AI算力成本高企,该功能正式商用后可能引入分级收费模式,目前测试阶段暂未设使用限制。
这一创新正在重塑设计行业的工作流。传统需要多角色协作的设计-开发流程,现在可由设计师独立完成原型构建,使团队能更专注于需求澄清和用户体验优化。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这代表着”意图编程”趋势的深化,设计师通过AI工具将创意直接转化为功能性产品的能力,可能成为未来数字产品开发的新标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