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AI内容须加电子水印

2025年9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所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必须添加“电子水印”,未标识内容将被视为违规并可被举报。这一新规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旨在规范AI技术应用,保护公众权益。

根据规定,“电子水印”分为显式和隐式两种标识方式。显式标识需以文字、图标或声音等形式直接展示,例如在AI生成视频的角落标注“AI合成”,或在音频开头加入提示音;隐式标识则需嵌入文件元数据,包含生成来源、服务商编码等信息,便于技术溯源。平台若提供AI内容的下载、复制功能,必须在显著位置添加提示标识。

近年来,AI技术滥用导致的社会问题频发,如伪造奥运冠军声音推销商品、利用换脸技术实施诈骗等。新规实施后,公众发现未标识的AI内容可通过录屏或@平台客服举报。法律专家提醒,面对AI生成的音视频需保持警惕,避免轻信造成财产损失;被仿冒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平台则需提升检测能力,严格审核内容。

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AI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技术标识与公众监督相结合,构建更透明的网络环境。行业预计,水印技术、合规审核服务需求将显著增长,而违规内容将面临平台流量降权或清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