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产业变革浪潮中,百度智能云通过持续十年的“云智一体”战略实践,已构建起覆盖算力、平台、模型到应用的全栈自主技术体系。2025年8月28日召开的百度云智大会成为这一战略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其发布的百舸AI计算平台5.0与千帆大模型平台4.0,标志着AI云基础设施正式进入效能优先的新阶段。
全栈技术驱动产业智能化落地
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大会主题演讲中强调,智能经济时代需要以AI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目前,百度智能云已服务65%的央企及46万家企业,千帆平台开发的智能体(Agent)数量突破130万个,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以电力行业为例,与国家电网联合开发的营销供电方案智能体,通过多专家模型协同推理,将企业办电流程耗时缩减60%,方案准确率提升至92%。
效能优先的基础设施升级
百舸5.0通过昆仑芯超节点提升算力密度,支持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分布式推理;千帆4.0则封装模型训练、数据标注等标准化服务,降低企业开发门槛。英特尔新一代至强®6处理器与Gaudi®加速卡的接入,进一步优化了AI算力性价比。这种“算力-平台-应用”的全栈协同,使百度智能云在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以24.6%的份额持续领跑。
从技术优势到城市级实践
在山东,百度智能云正将全栈能力转化为区域智能化转型动能。济南“AI原生城市”建设中,政务、医疗等领域的智能体应用成为城市操作系统核心;泰安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通过数字员工实现智慧对话;潍柴集团依托企业大模型年增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这些实践印证了沈抖提出的论断:“智能体将接管企业生产到经营的全环节,其创造的价值将远超互联网时代。”
随着AI智能体工业化落地进程加速,百度智能云以全栈自研为支点,正在重塑产业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全球竞争格局。从央企标杆案例到区域经济赋能,其“云智一体”战略展现出从技术突破到商业验证的完整闭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