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实施首日,上海政企共探AI治理新实践

9月1日,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及配套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正式实施的首日,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于模速空间成功举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工作交流会”。上海市委网信办主任范小伟、市政协常委姜迅等领导与近200名政企代表共同探讨AI内容治理的落地实践。

作为全球首个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后的配套措施,新规通过强制性标识要求构建了AI内容溯源的技术框架。上海自今年4月起已开展多轮宣贯活动,覆盖300余家企业并成立标识生态联盟,推动30家企业完成隐式标识互认验证。8月19日的专项推进会为法规实施提供了前期保障。

会议设置政策解读与技术实践双主线。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总工程师李宏达系统解析了标识政策的实施要点,观安信息首席安全官王文君则从技术维度提出安全防护方案。MiniMax与哔哩哔哩代表分别分享了生成端与传播端的合规经验,特别是标识互认机制在生态联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此次交流会标志着我国AI治理进入标准化操作阶段。上海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测”协同机制,重点推进标识技术在金融、医疗等场景的深度应用,通过“上海实践”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