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近期正加速推进其自研AI芯片TPU(张量处理单元)的市场布局,通过与小型云服务商合作,进一步挑战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谷歌在降低对英伟达依赖的同时,试图扩大其TPU生态系统的商业影响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已与多家以租赁英伟达芯片为主的小型云服务商展开谈判,提议在其数据中心部署谷歌TPU。其中,总部位于伦敦的Fluidstack已达成协议,将在纽约数据中心部署TPU。此外,谷歌还与Crusoe、CoreWeave等专注于英伟达芯片的云服务商接触,试图复制类似合作模式。这一系列动作被业内视为谷歌首次将TPU部署扩展至第三方数据中心,打破了过去仅限谷歌自有基础设施的局限。
市场分析指出,谷歌此举可能源于两方面考量:一是自建数据中心的速度难以满足激增的AI算力需求;二是希望通过合作伙伴触达更多AI开发者客户,形成类似英伟达GPU的租赁商业模式。若后者成立,谷歌将更直接地与英伟达形成竞争关系。投资机构D.A. Davidson的分析显示,云服务商和AI开发商对TPU的兴趣显著提升,部分企业正寻求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该机构估算,谷歌TPU业务若与DeepMind合并独立上市,估值可能达9000亿美元。
技术层面,谷歌在2025年Hot Chips大会上发布的新一代Ironwood TPU成为战略转型的关键支撑。这款专为推理任务设计的芯片通过光路交换机(OCS)实现单Pod 9,216颗芯片的集群规模,较前代提升125%,峰值算力达42.5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可靠性设计和能效优化特别针对商业化推理场景,被业界视为谷歌从训练向应用落地延伸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持保留态度,强调GPU在通用性和软件生态上的优势。但不可否认,随着Ironwood TPU的推出和合作模式的创新,谷歌正在AI芯片市场构建更完整的竞争壁垒。这一布局也与其终端战略形成协同——搭载自研Tensor G5芯片的Pixel 10系列手机已实现端侧AI能力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谷歌”云+端”的AI基础设施版图。
目前,市场关注焦点在于谷歌能否通过TPU的开放部署策略,真正动摇英伟达在AI加速芯片领域的统治地位,以及这一转变将对全球AI算力供应链产生的连锁反应。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