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人工视觉技术登《自然》:PRIMA微芯片助AMD患者重获视力

一项突破性的人工视觉技术研究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该技术通过视网膜下植入PRIMA微芯片系统,成功帮助70岁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恢复功能性视力。这项由国际多中心团队完成的研究标志着视觉假体技术从理论验证迈向临床应用的重大跨越。

PRIMA系统由2mm×2mm的光伏视网膜植入物和智能眼镜组成。植入物通过微创手术放置于患者视网膜下,利用眼镜摄像头捕获的红外光信号刺激残留视网膜神经元,重建视觉通路。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完成12个月随访的32名晚期AMD患者中,81%实现临床显著改善——标准视力表识别能力平均提升5行,最高达12行;84%恢复基础阅读能力,可辨识字母、数字及短句。该系统目前提供黑白视觉,分辨率达381像素,患者需经过数月训练适应新型视觉模式。

研究团队指出,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失明的主因,影响超500万人。传统疗法仅能延缓疾病进展,而PRIMA首次实现功能性视力重建。该系统采用无线光伏供电技术,突破传统假体需外接电源的限制。匹兹堡大学眼科教授何塞·阿兰·萨赫勒强调,这是首个在大量患者中验证疗效的视觉修复方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通过欧洲17家医院的严格验证。

目前该技术已提交欧洲监管部门审批,预计2026年投入临床。研发团队正开发下一代高分辨率彩色版本,未来有望拓展至色素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这项成果不仅为视力障碍患者带来曙光,更为神经工程临床医学的跨学科融合提供重要范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