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近日公布了一项名为“捕日者计划”(Project Suncatcher)的太空AI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于2027年初发射两颗原型卫星,与行星实验室(Planet Labs)合作验证在近地轨道部署AI数据中心的可行性。这一举措旨在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对算力和能源的持续增长需求,同时探索太空环境在解决地面能源瓶颈方面的潜力。
该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太阳能驱动的卫星星座构建分布式算力网络。在特定轨道上,太阳能发电效率可达地面水平的八倍,且能实现近乎持续的供电。卫星将搭载谷歌自研的Trillium架构TPU芯片,通过自由空间光链路实现每秒1.6太比特的高速互联,形成可扩展的AI计算集群。谷歌表示,这种架构不仅能缓解地面能源压力,还能利用太空真空环境优化散热效率。
技术验证显示,Trillium TPU在模拟太空辐射环境的测试中表现出色,耐受剂量达任务预期的15倍,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潜力。但项目仍面临星间通信带宽、卫星编队控制等挑战。谷歌通过多通道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和轨道动力学模型,已实现实验性突破。
经济性分析认为,随着发射成本可能在2035年降至每公斤200美元,太空数据中心的单位千瓦成本有望接近地面设施。这一计划标志着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已延伸至太空,可能重塑未来算力格局。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