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名作艺术秀》的AI虚拟走秀活动在全球艺术界引发热议。该活动由国际知名工作室ODDY策划,通过前沿的AI生成技术,成功将梵高、达利、莫奈等艺术巨匠及其经典作品以超写实视频形式搬上T台。在精心设计的场景中,观众不仅看到《星夜》主题下的梵高身着现代时装亮相,更通过动态叙事领略到蒙娜丽莎等经典角色背后的艺术故事,实现了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技术层面,该项目突破了传统艺术展示的边界。ODDY团队运用多模态AI技术,对2000万组色彩数据进行算法迭代,结合50位文物专家的专业校准,精确还原了名画中人物肌理、服饰质感乃至历史场景的光影细节。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技术突破与我国”文物科技创新”战略形成呼应——上海博物馆等机构正探索AI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的应用,如通过微米级颜料分析实现壁画修复,展现出AI在艺术遗产活化领域的双重价值。
艺术评论界指出,此类创作既是对经典的全新诠释,也引发了关于艺术本源的思考。正如《中国美术报》所探讨的,在AI重构创作流程的当下,艺术家正积极调整角色定位:部分参与者将AI视为协作工具,通过算法生成与人工干预的结合,在《名作艺术秀》中实现了高迪建筑美学与达芬奇舞台技术的跨时空融合。这种”人机共创”模式或将成为艺术创作的新常态,其商业潜力已在南宁”人机共创”大会中得到验证,相关案例入选2024年网络传播AI精品项目。
目前,该活动视频在社交平台的累计播放量已突破亿次,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机构均表示关注。业界预测,随着AI艺术应用的深化,类似创新展示形式或将重塑艺术展览、教育及衍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