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文学界掀起一场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集体行动。劳伦·格罗夫、列夫·格罗斯曼、R.F.奎安等千余名作家通过联名公开信向出版商提出三项核心诉求:禁止出版AI生成书籍、仅采用人类配音的有声读物制作标准、杜绝将人类员工降级为AI辅助角色。该行动在24小时内获得1100余名新增签名支持,反映出创作群体对权益保护的迫切需求。
公开信直指AI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作家作品训练模型的行为,称其”窃取创作成果并将本应属于作者的收益转移至技术开发环节”。多位署名作家表示,AI通过分析数十年创作成果模仿写作风格的行为,已构成对原创价值的系统性威胁。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报道显示,此次联名规模创下近年文学界维权行动之最。
法律层面的博弈同步展开。尽管作家协会近期对Anthropic、Meta等公司的侵权诉讼遭遇司法挫折——联邦法官裁定AI训练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但欧盟已尝试通过立法限制未经许可的数据抓取。知识产权专家指出,文字作品因侵权成本低、相似性判定难等特点,维权难度显著高于其他艺术形式。
行业观察人士注意到,此次事件与2023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存在共性,均体现创作者对技术替代的深度焦虑。随着AI生成内容呈指数级增长,原创市场定价体系与人类创作空间正面临双重挤压。目前主要出版商尚未对公开信作出正式回应,但内部人士透露,部分机构已开始评估人工创作认证体系的可行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