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微信平台率先落实AI内容标识新规

2025年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施行首日,微信平台通过官方公众号“微信珊瑚安全”发布公告,明确要求平台内所有AI生成合成内容需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以提升信息透明度与可信度。此举是对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标识办法》的落地响应。

根据公告,微信平台已优化内容识别技术,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成内容将带有两类标识:显式标识以文字、图形等可见形式呈现于内容起始、末尾或交互界面;隐式标识则通过技术手段嵌入文件元数据,包含生成属性、服务商信息等要素。平台还将对疑似AI生成内容进行主动提示,帮助用户辨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若主动发布AI生成内容,需在发布时进行声明,避免传播混淆。

《标识办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删除、篡改、伪造标识,或利用AI技术制作传播虚假侵权信息。微信平台强调,对违规行为将依据情节采取处罚措施。此前,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办法旨在规范AI技术应用,保护公民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AI生成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占比攀升,标识制度的强制实施有助于遏制“AI换脸”“盗声”等滥用行为,降低诈骗风险。公众需警惕未标识的AI音视频内容,被仿冒者可依法维权。平台方则需持续强化检测能力,完善审核处置机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