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平台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响应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全面实施AI生成内容标识管理机制。该新规作为全球首个覆盖全类型AI生成内容的标识制度,要求平台对用户发布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合成内容进行显式与隐式双重标识,以构建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根据新规要求,小红书用户需主动对AI生成内容进行声明,平台将通过技术手段强制嵌入包含生成属性、责任主体及唯一性标识的元数据。显式标识方面,文本需标注不小于正文80%字体的“人工智能生成”提示,视频需在首帧显示2秒以上动态水印,音频则需插入语音声明。对于未标识或疑似AI生成的内容,平台将添加风险提示并限制传播。
目前,我国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生成式AI产品用户规模达2.3亿。小红书此次更新标识系统,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既有法规形成衔接,通过水印算法、服务商编码等技术细节,为监管部门提供违法内容溯源依据。违规行为包括篡改标识或提供篡改工具,将面临限流、账号封禁等处罚。
该标识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AI内容治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既保障用户知情权,也为大模型训练数据合规性提供标准指引。平台方需持续优化AI检测工具,确保在内容审核环节有效核验标识信息,从传播源头阻断虚假信息扩散风险。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