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国内主流平台实施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抖音、微信等需强制标注

2025年9月1日起,国内主要互联网平台包括抖音快手微博、B站、微信等正式实施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以响应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该法规要求所有利用AI技术生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需通过显式或隐式标识明确标注,旨在遏制虚假信息传播,维护网络生态安全。

根据新规,显式标识需以文字、图形等形式直观展示于内容或交互界面,例如抖音在AI生成视频中添加“AI生成”提示标签;隐式标识则通过技术手段嵌入文件元数据,需专业工具提取,主要用于内容溯源。平台方需对未主动标识的内容进行核验,抖音已上线技术检测功能,对疑似AI内容自动添加“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警示标识。若发现元数据中已含隐式标识,则补充“作品含AI生成内容”说明。

抖音在9月1日发布的公告中强调,创作者需主动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否则将面临系统强制标识。同时,平台升级了元数据读写技术,可追溯AI内容的传播路径。快手、微博等平台也同步推出类似措施,微博在投诉分类中新增“未添加AI标识”选项,鼓励用户参与监督。微信则通过珊瑚安全团队强化信息透明度,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在发布时进行声明。

此次新规的推出源于AI技术滥用引发的社会问题。今年1月,曾有用户利用AI生成虚假地震灾害图片并广泛传播,最终被警方行政拘留。四部门在《标识办法》中指出,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篡改、伪造标识,或为恶意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各平台表示,标识系统的落地将有助于区分真实与合成内容,推动AIGC技术合规发展。目前,相关功能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违规内容将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处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