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AI飞机坠机生存系统问世,重生计划入围戴森奖决赛

在印度航空AI171航班空难造成241人遇难三个月后,一项名为“重生计划”(Project REBIRTH)的航空安全技术创新引发全球关注。由两位印度工程师主导研发的该系统,被业界称为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飞机坠机生存解决方案,目前已入围2025年詹姆斯・戴森奖决赛。

该系统的核心设计借鉴了汽车安全气囊理念,但将其扩展至航空领域。当AI传感器监测到飞行高度低于3000英尺(约900米)且坠机不可避免时,凯夫拉纤维材质的外部气囊会在0.8至2秒内从机头、机腹和机尾同步弹出,形成覆盖机身的充气缓冲层。测试数据显示,这种设计可吸收60%以上的冲击能量,同时保留飞行员手动取消部署的最终决策权。

除主气囊系统外,“重生计划”整合了多重防护机制。在动力系统方面,若发动机仍具工作能力,反推力装置将自动激活以减缓下降速度;完全失去动力时,气体推进器可稳定机身姿态并使坠落速度降低8%-20%。客舱内部采用非牛顿流体材料填充舱壁和座椅,这种特殊物质在撞击瞬间会由柔软状态迅速硬化,形成类似“隐形盔甲”的吸能结构。

研发团队透露,该技术的灵感源于空难受害者家属的痛苦经历。工程师瓦西姆在采访中提到,其母亲反复追问“遇难者是否知道自己没救了”的绝望提问,成为推动项目进展的精神动力。团队经过三个月密集攻关,先后否决12种方案后才确定当前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宣称可适配现有机型,改装成本约等同于客舱座椅更换,整体增重控制在2吨以内。

尽管创新性获得詹姆斯・戴森奖评委会“开创性尝试”的高度评价,但技术落地仍面临挑战。独立模拟测试显示,复杂气流环境下传感器存在0.3%的误判率;波音公司前工程师则质疑气囊展开后对飞机气动性能的破坏风险。研发团队表示,下一步将与航空航天实验室合作开展风洞测试,若11月获奖将把4万美元奖金投入后续研发,但强调商业应用并非短期目标,核心诉求是“为航空安全创造第二次机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