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上,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展开炉边对话,首次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阶段方向——物理AI(Physic AI)。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AI技术从信息处理向物理世界交互的跨越式演进。
黄仁勋指出,物理AI的核心在于通过算法自主推导物理规律,替代传统人工编码方式预测结果。该方法基于计算机从实例、信息、数据中学习预测模型,已展现出显著的可扩展性优势。相较于当前主流的生成式AI(实现跨模态信息转换),物理AI将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工业仿真、生物医药等物理规律驱动领域,并最终实现与机器人等物理机器的深度融合。
技术演进路径方面,黄仁勋将AI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机器学习,第二阶段为具备跨模态转换能力的生成式AI,第三阶段即为物理AI。他强调,物理AI的突破将重构产业投资逻辑,可能颠覆自动驾驶、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传统仿真工具。但实现该目标仍需突破跨学科协作壁垒与算力瓶颈。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A股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相关板块已出现异动。分析人士提示,虽然物理AI作为新兴概念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但短期需警惕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黄仁勋首次提及该理念,早在2024年6月的国际电脑展上,他就曾强调AI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英伟达后续持续推动相关技术研发。
此次定义获得学术界积极响应。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对话中认可物理AI的战略价值,认为其将推动制造、医疗等产业的智能化跃迁。行业普遍预期,物理AI可能在未来3-5年内迎来实质性突破,成为继大语言模型后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